快速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 相关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
账号密码登录
密码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 相关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
快速登录
首页 >
心闻周刊丨分级诊疗筑基,循证中药突破:《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打造特色房颤管理模式
2025-08-21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自2001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更新发表了7版。鉴于近年来房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涌现,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决定从第8版开始,由原《建议》更新为《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


2025年8月9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正式发布。本期节目特别邀请指南编写组的三位核心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围绕新指南的亮点与核心变化进行深入解读。


嘉宾:黄从新教授、华伟教授、吴立群教授


融合创新:新版指南构建中国特色房颤管理模式

新版指南除了更名外,在内容中也明确提出更能体现中国国情和临床实践的管理模式。黄从新教授表示,新版指南提出的管理模式,既吸收了国外指南,例如ESC提出的“AF-CARE”路径的启发,又融合了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新版指南提出了分级诊疗模式,明确了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在房颤分级诊疗中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流程,还通过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单元建设、上海城市社区房颤管理模式、江苏泰州远程医疗农村房颤综合管理方案等取得的显著效果,为基层卫生单元房颤管理质量提升提供了模板。

聚焦亮点:中国管理模式的四维革新


1. 主动出击:巩固消融一线地位,抢占治疗窗口

窦性心律是心脏最正常、最健康的跳动节律。华伟教授强调,尽早地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关乎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近年来有很多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EAST-AFNET 4研究证实了,早期恢复窦律能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新版指南更加明确地推荐,对于适合的患者应尽早地恢复并维持窦律。同时,新版指南中,导管消融的一线地位得到了巩固,尤其是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或者合并HFpEF的房颤患者,应该尽早抓住最佳治疗窗口,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2. 复发防控:破解复发多因素难题,早诊早治是关键

吴立群教授指出,导管消融术后的房颤复发,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与很多因素有关。患者本身的情况(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等)、心房是否发生重构、生活方式(饮酒、吸烟或运动等)、基础疾病(心衰、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均影响房颤复发风险。此外,也与房颤类型、消融的透壁性和彻底性以及术后是否进行优化的药物治疗相关。如果是阵发性房颤,早期进行导管消融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复发率也较低,因此目前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理想的结果。


3. 中医突破:循证中药纳入指南,降低消融后复发率

黄从新教授表示,千百年来,中医药对我国人群健康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团队牵头的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研究(SS-AFRF),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展示了中医药在房颤防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性房颤消融后,参松养心胶囊较安慰剂组降低复发率7.8%,延缓首次发生房颤/房扑时间,且安全性良好。从SS-CAT研究到SS-AFRF研究,基于这些坚实的循证证据,新版指南指出,参松养心胶囊可用于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维持,并给予a类推荐。


4. 卒中预防:抗凝治疗个体化调整,左心耳封堵护航高危人群

卒中预防是房颤管理的重中之重,华伟教授强调,房颤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更高,且很多患者合并心衰、冠心病等。对于一些出血高危人群,如高龄、低体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应用直接口服抗凝药时,需要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另外,在出血风险平衡方面,新版指南强调不能把出血风险作为不选择或停用抗凝药物的唯一依据,要根据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综合评估。对于长期抗凝治疗禁忌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同样能起到预防血栓栓塞的作用。


从“纸上谈兵”到“切实落地”:推动房颤防治同质化发展


随着新版指南重磅发布,未来如何将指南切实落地以指导临床实践,同样受到关注。吴立群教授指出,指南落地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一个是知识更新的问题,一个是信息超载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让广大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快速掌握新指南:首先,采取线上和/或线下培训,加强各级医生对新指南的认识和学习;其次,改变指南的呈现方式,例如形成流程图、把关键要点制成小卡片或以动画形式生动展示;第三,利用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学协会组织以及双向转诊等体系制度,建立从上到下、扩展到边的全面网络,把新版指南的核心内容传播到各个领域,使临床医生全面掌握房颤防治的新知识和新理论,让广大患者最终获益。

Copyright 2024-2026 AI I right reserved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苏ICP备16008393号-4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