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0岁的心衰患者,很少有人能想到,我已经与心力衰竭相伴整整二十年了。
01
一场感冒,开启二十年心衰路
当时主要是因为感冒,可能感冒引起肺部发炎,然后加速了心脏的心衰急性发作。那时候喘不上气,也睡不下去。
刚开始还没觉得有多害怕,有多负担,有多严重,慢慢地,这个时间就拖了14年。
02
命运打开的一扇窗
2018年正月初一,我被送进了CCU,情况危急,经过治疗我的症状有所缓解,初五我就被送到了普通病房,可是初六刚吃过晚饭,我突然就昏死过去,毫无意识。醒来后家人告诉我,是医生用电击除颤把我抢救回来的——胸口还留着大大的印子,敷着药。那一刻,我吓得直哭,我女儿甚至叫来了家里人,大家都以为我撑不过去了。
初八,奄奄一息的我又被送回普通病房,胡宏德老师请张庆老师接手我的治疗。她仔细查看我的情况后,把我收了下来,考虑到我身体极度虚弱,所有检查都在床边完成。在张庆老师团队精心的治疗与管理下,我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晚上终于能平躺入睡,心累气促的现象也渐渐减轻。
一个月以后,她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跟我说现在条件成熟,建议安装起搏器以便更好恢复,并交由方元老师和胡宏德老师为我实施手术,安装了CRT-D。2004年,我在市二医院住院做彩超检查时,就知道自己的心脏后天逐渐移动到右侧。还记得有一回,方元老师和胡宏德老师来心内科查房时,就对住院医生说:“她的心脏,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例。”也是在他们俩的精心操作下,我安全地被推出了手术室。
2018年成都晚报采访留影
03
规范治疗与全程管理,缔造生命奇迹
在张庆老师这里治疗后,我完全信任她,她也从未放弃过我。后面我又住了几次院,最严重的一次是2020年12月,感冒再次引发急性心衰和严重肺部感染,我被送往急诊,随后转入CCU,后又转回普通病房。2021年1月9日出院时我还不能独立行走,张老师将我纳入心衰组管理。
每次随访时,张老师都鼓励我说:“看,又好一些了。”慢慢地,我摆脱了轮椅,能在女儿陪伴下走路复诊。在张老师团队的管理下,我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我的心功能由最初射血分数只有28%,到现在心功能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扩大的心脏也基本回缩正常。对我来说奇迹真的发生了!
病情好转中外出留影
从当初心功能Ⅳ级的心衰病人恢复到如今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的正常人,与心衰作斗争的漫漫长路,我这个八十岁的老人为华西点赞,为心衰组点赞,为张庆老师点赞!
04
重拾生活,笔墨琴音伴晚年
回顾这段治疗历程,其实非常沉重,最难的是给自己信心和力量,不断进行心理调整。这场病也让我的亲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每次住院都是一张病危通知,他们在花费心力护理我的同时也在担惊受怕。因此我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守医嘱,从未忘记服药。
每次拿到彩超报告,看到心功能提升,我都更加坚信:心衰是可以治疗、可以改变的,没有所谓的“年限”,心功能完全可以提高。
雷老师的书法作品(2025-9)
现在,我可以去彭州赤峰避暑,散步、打麻将,我每天能走五六千步,有时甚至上万步,可以自理洗衣做饭,可以外出游玩,打麻将时常高兴得喊出声来,不再气促,也不再怕累。朋友们都高兴地说:“你变了,简直像换了一个人!”我还挂了口腔科与眼科的号,准备补牙和治疗白内障,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医生点评
张庆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
雷老师是我们心衰中心管理的众多患者之一,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她也是给我们带来最深刻印象和最有特色的患者之一。总结起来,雷老师身上有几个关键词,第一是病程长,第二年纪大,第三是规律的随访,第四是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加器械治疗,贯穿了她加入我们心衰中心全程管理六年来的历程和进步。
我想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雷老师赶上了好时候。首先是这几年我们心衰的治疗药物,我们说多通路、多靶点、多机制的治疗药物层出不穷。ARNI的问世,代替了以前的ACEI/ARB成为新三角。SGLT2i的加入,成为新四联基石性的治疗。而这两年像维立西呱这些新药,它完全全新的、不同于新四联的机制,更为我们心衰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增添了利器。其次,器械治疗,CRT、CRT-D或者ICD治疗,也为心衰病人的心功能恢复,以及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保驾护航。2018开始,我们全国范围内进行心衰中心建设认证,她也是跟随我们心衰中心全程管理的理念,一路跟我们走到现在。
选择多了,武器多了,但是不是说越多越好,我们怎么能够最佳地用在病人的身上,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华西医院心衰中心,也是跟着全国心衰中心建设一路走过,一路成长起来,对于心衰患者全程管理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护理团队、多学科团队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直面心衰的力量|我从黑暗里走出,在光影中穿行